繼台灣電商龍頭 PChome 商店街「下櫃」事件後,5 月 15 號又另一電商 ASAP 宣布關閉營運,跌破眾人眼鏡。ASAP 最早以「閃電購物」為名,主打「台北市區 6 小時、全台 24 小時到貨」的招牌,吸引不少的網購族,對比眼下的關門收場,令人唏噓之外,也不禁讓人思考,台灣電商發生什麼事? 2018 將會是台灣電商的寒冬之年嗎?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火箭科技評論的作者解聰文表示,台灣有上千個電商平台,但真正營運起來的卻沒幾個,比較鮮為人知的是目前在檯面上的 PChome、Yahoo、momo 等電商龍頭,這幾個平台各自為王,佔據了台灣大部分的電商市場。這些電商大廠營運方式十年如一日,甚至有些網站的程式碼都沒有改變,功能介面也大同小異。其他較小的電商平台有樣學樣,遵循著「老大哥」的營運方式,導致台灣的電商風氣停留在復古年代,止步不前。
中山大學電商中心主任梁定澎於今周刊受訪時提到,雖然中國電商起步比台灣慢,但壯大的速度卻讓人難以想像。以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為例,他們相當注重於數據分析,光「消費者行為分析」這塊,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就投入了高達千位的數據分析人員,分析每位消費者的興趣與購物偏好,並且有效減少壞帳率。 反觀台灣,本土電商少有重視後台的數據,對他們而言,後台數據分析需要長期的經營,需要花費很大的人事成本,很少業者願意花經營成本。因為不了解消費者的習慣,導致留不住客戶,對於長遠計畫沒有太大的助益。
火箭科技評論的作者解聰文表示,台灣雖然有許多頂尖的 AI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專家,但本土電商鮮少將這塊科技領域結合電商平台。許多網站沒有設計「顧客購買建議」,也沒有善用利用數據分析抓住顧客喜好,讓用戶下次再訪時,提供他可能會購買的商品訊息。想要提高顧客購買率,利用大數據分析,提供客製化的服務,是每個電商必須思考的下一步。
根據經濟日報指出,「新零售」一詞是近年來最火紅的字眼,最早由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提出,概念是「結合電商、店鋪和物流的全通路零售模式」,串聯線上和線下各種數據,給消費者一致性的購物體驗。 全球的知名電商如亞馬遜、阿里巴巴,皆採用線上併購線下策略,一口氣進行大規模的串聯,一步步走向虛實整合。反觀台灣,電商規模不如實體零售,台灣的實體零售業績遠比線上多很多,如統一超商年營收超過 2,000 億元、全聯 1,088 億元,對比去年淨利成長的電商 momo 的 299億元,完全無法比較。 可能因為台灣實體業者相對保守,賺錢也不像中國電商容易,害怕貿然轉型新零售會影響後續經營發展。台灣或許不適合像中國、美國那樣,採用線上合併線下的作法,但也有人預言,台灣可能會反向操作,從線下合併線上,打造不一樣的新零售模式。
新零售顯然成為未來的趨勢走向,馬雲更直言「未來30年,電子商務將會被新零售取代」。面對未來銷售模式改變的衝擊,台灣電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除了繼續站穩本土市場之外,如何面對外來的全球性的新零售衝擊,更是電商需要思考的議題。 此文轉載自DGcovery,感謝授權。 集客數據行銷從客戶需求出發,
透過SEO、數位廣告、社群、口碑及KOL多渠道行銷資源整合,
打造全方位的網路行銷通路佈局,
數據驅動完整的行銷漏斗達到獲客、養客、留客3大黃金流程! 立即填寫,啟動全方位網路行銷佈局規劃 集客數據行銷從客戶需求出發,透過SEO、數位廣告、社群、口碑及KOL多渠道行銷資源整合,打造全方位的網路行銷通路佈局,數據驅動完整的行銷漏斗達到獲客、養客、留客3大黃金流程! 立即填寫,啟動全方位網路行銷佈局規劃
麥肯錫顧問公司:台灣把成本和努力都放在優化企業內部流程上,沒有把數位轉型這種真正棘手的議題放在優先位置。企業主們必須改變心態,讓數位轉型真正落實,節省企業成本與開銷並抓住客群!...
你對數位行銷的認知有多少呢?本篇整理了許多企業老闆在執行數位行銷時,常常不小心踩到的四大數位行銷陷阱。一但踩到了,當初投入的花費和時間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了。...
本文原載於:貿易雜誌 #356期 由貿易雜誌採訪集客數據行銷執行長 陳振豪 ◎撰文/葉惟禎 數位行銷根本在理解用戶需求 數位行銷不只是砸錢投入數位廣告,而是透過系統化的行銷工具,擬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