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在80年代的美國,商場上風行將對手品牌或是有潛力的新企業併入旗下,整合成更強而有力的商業組合。在過去的商業市場上,企業常用成本會計原則以及市值計價方式的方式來估算品牌的現值。在一連串商業併購的活動之下,企業逐漸意識到,「品牌價值可能會被高估或是低估」,這都將影響商業投資決策以及未來的發展性。 品牌資產、品牌權益的概念,也正是作為企業併購投資的輔助概念出現、並且在越來越普遍的溢價收購中被廣為接受的。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去估計品牌的經濟價值,成為近20年來企業投資的重要議題。 擁有現代品牌管理學之父雅稱的 大衛艾克 David Aaker 於1991年出版的著作《Managing Brand Equity: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中,將品牌結合了財會的概念,以「商業資產」角度估算其經濟價值,討論品牌的無形資產可帶來的經濟利益後,「品牌資產」躍升為行銷研究、商業市最為熱衷的討論之一。
讓我們用更直觀的方式說明,如果以商業的角度看待品牌,品牌成長其實與財務管理的概念非常相似,財務投資有賺有賠,而品牌投資也是會成長或是衰退,並不是只是一個logo、一個品牌名稱的這麼簡單,他是一個動態改變的過程。 簡單來說,品牌資產是品牌未來的盈利能力的現值(present value),而品牌權益是品牌未來盈利扣除掉與品牌相關後的「留存收益」現值。用資產負債表的算式可表現為:
品牌資產 = 品牌負債 + 品牌權益
當品牌的威望低於未來可營利的價值,品牌的資產可能就會呈現負數的了。最經典的案例是,產品透明星的代言希望可以提升「增值空間」,但是當明星遇到負面輿論的風波,產品價值可能會受到波及,出現掉價的風險。 一言以蔽之,品牌資產能夠增加或減少企業所銷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一系列品牌相關的資產與負債的集合。
直到近代的學術界和實務上對品牌有各種不同的定義以及見解,對品牌權益的價值估算也是一樣百百種。但是大致上可以簡單歸納成兩種面向討論: ㄧ、財務面向:主張品牌權益是指依附於品牌商譽的附加價值可以為產品帶來的溢價空間。 二、市場面向:主張品牌權益是指品牌喚起注意者思考、感受、知覺、聯想的集合,而此組合會進而產生購買影響力,不同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價值認知存在著差異性。 至於 大衛·艾克 (David Aaker) 認為的品牌權益為:「其連結於品牌、品名與象徵符號的一種資產與負債的集合,可能增加或減少該產品或服務對公司和消費者的價值,假設品牌名稱或符號改變,其所連結的資產和負債亦可能受影響甚至消失。」
在各大公司品牌資產評估方法的基礎上,David Aaker 做出了新的綜合,提出了品牌資產評估的指標系統。該評估系統兼顧了財務以及市場的兩套評估標準:基於長期發展的品牌強度指標,以及短期性營運目標上的財務指標。 他將品牌指標分為5個組別 前4組代表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該認知系根據品牌資產的4 個面相:品牌忠誠度、品值認知度、品牌聯想、品牌知名度。 第5組則是品牌其他專有資產,囊括了市場的反應狀況 ,代表團來自於市場上的商業回饋,比方說商標價值、智慧財產等等,而非直接來自於消費者的評價。 我們將重點表格化整理如下:
相信讀者看到這裡,我們對於品牌權益的概念已有進一步的認識。品牌的成功與否與消費者認知息息相關,且品牌行銷的操作的面向與變因相當複雜。我們必須知道品牌成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雖然無法完全量化評估,但卻有潛在的商業利益以及隱藏的價值。 從品牌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品牌主給他什麼樣的資源,怎麼樣打造他,讓他與消費者溝通,都會影響消費者對於這個品牌的價值判斷,而這個價值判斷就產生了品牌權益。品牌不斷地對外溝通,消費者同時不斷地接收品牌給予的訊息,對於品牌的價值判斷也會不斷調整。 所以動態概念在品牌經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一環,每一次的行銷活動都影響著品牌的價值累積。因此品牌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謹慎思考行銷策略規劃、累積品牌的溝通力度,品牌才會不斷地增值。 企業主也無需緊張,只要做好整體行銷佈局,以及善用資源配置在可以累積品牌權益的事物上,您的品牌也成為受歡迎的明星品牌!
延伸閱讀: 品牌策略如何規劃?4步驟打造完整策略,帶領品牌穩健成長! 品牌經營如何做起?掌握品牌經營法則,讓消費者對你愛不釋手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這波比SARS傳播更廣、影響更鉅的疫情,伴隨著的封城、停工、各國的入境管制,敲響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警鐘。而這場疫情既是災難,更是一面照妖鏡。 就像大浪淘沙,為形形色色的品牌洗盡鉛華,洗...
許多快消產品公司通過減少碳足跡和降低製造用水等舉措,在「品牌永續發展 Sustainability」方面成功取得了響亮的名聲以及成就。面臨持續一年多的新冠肺炎 COVID-19 國際間開始正視永續性發...
明明已經投入成本在社群廣告推播、SEO關鍵字廣告、簡訊或 EDM 優惠發送、舉辦促銷活動等等,但流量和轉換成效仍不見起色。身為品牌主的你有沒有曾經遇過上述的困擾呢?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自我懷疑,「...